运河小船匠,穿越时空的舟楫之旅
——行走思政(博物馆里最杭州)2025年第五季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研学实践记录
导言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听取来自南京市博物总馆的宋燕代表发言后指出:“我从小就爱看博物馆,小时候北京的博物馆我差不多都看过了。”希望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多一些和博物馆的深度接触,进一步增强历史感。为落实两会精神,启航中学及时研发了博物研学课程,面向党员先锋岗、启明星教师联盟招募志愿者承担主理职责,周末带着孩子一起看世界,2025年第五季是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3月1日(周六),在党员教师杨水生、钱海燕带领下,启航中学13位学子开启了行走思政(博物馆里最杭州)2025年第五季,化身运河小船匠,实地探索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开始一场穿越时空的舟楫之旅!在行走中拓宽视野和格局,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涵养家国情怀。
壹——走拱宸桥
位于京杭大运河水道之上的拱宸桥,是大运河南端的标志,它见证了大运河千年的流动,也感受着大运河两岸的烟火气息。纵使桥上人流涌动,也抵不过启航学子们要去走一走的冲动。
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沉淀,一座看似普通的石桥也会被世人叨着、走着、颂着,这无疑就是历史文化的魅力所在。
贰——探博物馆
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十分吸引眼球的巨幅荧幕,能身临其境地看到大运河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不愧为一场隆重的视觉历史盛宴,对于接下来的参观,启航学子们激起了无比兴趣。
往里走,大家来到“沟通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变迁与影响”展厅,围绕“大运河”这一主题,集中展示各朝代开凿与治理运河以及漕运体系不断发展的历史。
大家在惊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的同时,也有所疑虑:开凿出这条人工运河,得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多少沉重的负担?借由下图的诗句知道,隋朝的加速灭亡也因这大运河,大家不禁感叹:隋炀帝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接着,学子们来到“因河而兴:运河与杭城故事”展馆,从大运河与杭州相伴相生、杭州因河而兴的视角出发,对杭州自然环境、城市面貌、运河水系、功能格局、人文科技等进行全方位展示与解读。
这里讲述着大运河与杭州城的故事,也是大家感觉最有趣的地方。武林门至拱宸桥一带,曾是物产集散之地,两岸鱼市、米市、粮仓汇聚,有“十里银湖墅”之称。这里,各种精致逼真的模型,惟妙惟肖,让人感受到帆樯卸泊、百货登市、人声鼎沸、商贾云集的热闹场面。大家不禁感叹大运河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繁华景象和重重利好,一个因河而兴的杭州闪亮呈现。
博物馆里,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承载着它的历史信息,由一件件沙盘模型组成的一幅幅场景就是在讲述一个个故事,吸引着学子们去细细品味和端详,让大家久久挪不开脚步,每个展品前,都留下了他们依依驻足的身影。
在运河之上,舟楫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梦想,穿梭于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上。博物馆里有许许多多的舟楫展品,每一艘运河舟楫都像是一个时间胶囊,里面封存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和智慧。
叁——学有所获
体会分享
研学成果
结语
京杭大运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发展,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通过此次参观活动,启航学子们对京杭大运河有了深入的了解,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油然而生。大家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以科技创新为己任,新知识、新认知、新使命,将来吾辈要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新的力量。行走思政,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