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听取来自南京市博物总馆的宋燕代表发言后指出:“我从小就爱看博物馆,小时候北京的博物馆我差不多都看过了。”希望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多一些和博物馆的深度接触,进一步增强历史感。为落实两会精神,启航中学及时研发了博物研学课程,面向党员先锋岗、启明星教师联盟招募志愿者承担主理职责,周末带着孩子一起看世界,第一季是良渚博物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培养会担当、会学习、会健体、会发现、会做事的“五会”启航少年,推进双减,丰富周末生活,感悟博物自然和伙伴的美好,培养家国情怀。启航中学从2024学年第二学期开始,通过党员先锋岗和启明星教师,打造项目化学习、无边界课程,陆续研发博物研学课程。

经过前期研学地址踩点、制定研学流程、设计研学手册、招募研学学生等工作,启航中学在2024年3月16日由杨水生书记、孙利军主任、袁文博老师及洪烁虹老师带领23名学生前往第一季博物研学地点——良渚博物院进行研学活动。

下面让我们通过805班范欣然的研学游记一同走进良渚文明的精彩世界。

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圣地。——题记

春天,万物变得更加寂静而深沉,而古城黄土色的基调恰好与之融为一体,金色的稻田,黄色的枯草地,轻盈摇曳的白芦苇荡,还有着清澈空明的小河映照着五千多年前良渚人丰收的喜悦,作为逐水而生,筑土为居的良渚人,先民们种植水稻,养殖栽培,稻米是最重的粮食之一,而勤劳的良渚人靠自己双手,浑洒着汗水,迎接着一年的丰收喜悦……

随着一缕轻烟升起,食物的香味弥漫在空中,远处是用黑陶罐舀水的女人,而另一些则用石器处理食物,透过良渚博物馆的玻璃,我的脑海浮现出这些画面。

你,是这片领土的王,你凭着自己一手建立起的国度,你手拿到石杖,这是权力的象征,你将自己的部落,选择靠水近的地方,你的智慧也体现在这里,你没有把权力中心和地理中心对应,这是你对交通水和农业山地资源的多重思考,你有自己的得来的,黑科技——水利工程,旁边有着玉,石,木材等山地资源并防治水患,即使过了千年后,后人也会赞扬你的智慧,你也有着自己的精神生活,有着自己的信仰,岀土的鸟立高台述说着尘封的历史,你将文字刻在上面,时间唯独没有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移步至你的墓前。那儿静静的躺着是玉琮、玉壁、玉钺,似乎在述说着自己辉煌的一生,也是你留给世人最后的踪影,像一缕若隐若隐的轻烟。

透过那小小的玻璃,我看到的不仅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个国度,更是一种精神,良渚先民的吃苦耐劳,他的智慧以及创新精神,通过那些默默无言的文物上,却可以跨越5000多年的历史与他们相见,仿佛间连冰冷的文物也有了温度,感动我们的不仅是良渚文化的伟大与神奇,更是在良渚博物馆内宣传良渚文化的人身上。

从小学生一直到为我们讲解的高老师,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做民族自信,什么叫作文化自信,他们肩上承担的精神令我们为之动容,在年轻人和小孩身上我看到了传承力量与精神,他们接过上面的接力棒正用自已的行动来宣传我们良渚文化,在中年人身上我看到的是他们所坚守的信念,“泱泱华夏,令我们自豪的是那些最辉煌的历史和文化,我们不要被欧美力量,俄罗斯,日本所影响,”这句话饱含着最深的爱国情怀,庄严又神圣的声音回荡在良渚博院里,也印在大家每个人心里。

本次活动学生体验感满满、收获颇丰,在活动的最后一环节我们在美丽的博物院馆外草坪进行研学心得交流,活动后研学成果有研学心得、撰写研学游记、制作宣传小视频、发布朋友圈、绘制宣传小报等。

这次的研学活动不仅是启航中学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作出的实际行动,更是启航中学文化传承的精神,我们不仅学习到良渚文化,更学到了最可贵精神,活动圆满结束,探索历史的脚步才刚刚开始,我们这次新征程写下最满意的一页,我相信这会是大家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撰稿:洪烁虹、805班范欣然

照片:袁文博、杨水生、洪烁虹

编辑:洪烁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