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探讨新课标引领下的体育课堂“四化”转型之路,发挥体育名师辐射作用,引导一线体育教师正确认识体育课程改革,理清工作思路,11月29日,拱墅区运河名师蒋海明工作室、启航中学体育组举行联合教研活动,活动特邀原杭州市体育教研员、正高级特级教师周晓明老师全程参与指导。

研讨活动第一个内容是由工作室成员启航中学张天杨老师开设的篮球运球的技术与运用研讨课。其他工作室成员和启航体育组老师分组围绕“四化”进行观课与统计,观摩八年级篮球传接球的技术及运用。张老师教态亲和自然,通过教材三个一、“四化转型”的课堂模式展开教学,从单一的动作到两人传球,再到复杂的四对二的传接球比赛,为会打篮球打下良好基础。

各观课小组围绕课堂“四化”转型要求和课堂教学评估量表,通过评估课的密度和强度,对课堂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观察结束后,各小组研讨,通过课堂获取的信息,发现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方向和建议,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优秀的教学经验。

教学研讨环节由行知中学张雪飞老师主持,首先由张天杨老师分享课堂设计及课后反思,然后由各观察小组代表根据“四化”课堂转型内容,分享他们小组观点。

第一组:教学内容结构化,蔡国平、杨 旭

本课组织流程结构合理,有单一练习,组合练习,运用比赛方面有明显体现。可以改进的地方是组合练习部分,三人一组抢截球,可以增加无球跑位,强调无球跑动的重要性。在运用比赛部分,因为本课教材主要学习传接球的能力,比赛可以强调传接球的运用,有目的用规则驱动学生多传球多接球,再进行投篮得分。总的来说,张老师的课是富有激情,结构合理,有一定负荷强度的课,运用了多种游戏与比赛,有趣的练习方法让学生参与度高,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有目的的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第二组:教学组织小组化,王轶智、严雪松

我们组主要观测教学组织化落实情况,张天杨老师在这点上完成了最明显的分组学习,也进行了教学内容各自的研讨,但没有充分发挥任务单的导向作用,而是通过教师自己集合集中讲解,给学生一个明确方向后再让学生进行研讨,我们理解这样课程教学可能不够连贯,也限制了学生自己的想象力。是否可以采用任务单为导向,教师控制节奏,引导学生根据任务单上的要求进行内容的自主学习,发挥每个组每个组员的想象力,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课程既定的教学目标,呈现出更丰富的学习方法,把课堂交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导的形式。总体上来说,小组化有落实,但落实的不够完美。

第三组:教法学法问题化,张雪飞、张 权

教法学法问题是课堂一个关键,是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本小组总结出判断问题设计好坏的标准有四方面:一是与学练赛内容匹配,二是有层级化关系,解决关键问题。三是有针对性、符合学情。四是能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总共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影响传球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二是传给移动中的队友如何传准?三是在比赛中如何提高传球的准确性?”从学生的答题来看问题的设置符合学情;问题设置与单一、组合、比赛内容相匹配,问题有针对性、有关联性、有层次性,但是本节课的关键问题为“传球时的手型、上下肢协调发力”,结合三个问题建议把关键问题改成“传球准确性”,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后再给出答案,让学生在思考中练习,从被动接收转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学生课中出现新问题时,教师没有抓住机会进行追问,没有持续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学习力。

第四组:教学评价精准化,董婷婷、徐 浩

建议:一是课堂评价较少,教师可能忽略了评价的作用,教师的有效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练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张老师可能没有利用好该项作用。二是评价方向太单一,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只停留在技能层面,评价应围绕核心素养。三是评价方式太单一,一般只局限语言于:好,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手势,眼神等给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作出鼓励。四是评价的时机精准、及时,观察到有女生被篮球砸到头,教师结合这个契机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和鼓励。五是要注重终结性评价:可以结合核心素养对学生对本节课的表现作出一个总的评价。 六是利用好任务单的功能:教师应该在任务制定中学生小组评价内容时有明确的标准,而不是简单的优秀、良好、合格。

第五组:课的强度与密度测量,叶凤君、王建云

经过对中等学生一节课的测量得出,整节课男生的心率为120-144次/分,女生的心率100-120次/分,基本达到了中等强度;练习密度测量,整节课为38%,基本部分为58%,作为球类课,练习密度偏低。

听完各小组的观点分享,原杭州市体育教研员、正高级特级教师周晓明老师肯定本次研讨的价值,对于工作室学员的态度给予肯定,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会从容的思考,有思想的看待改革内容。

周老师从体育教学:是为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而教?还是为某个专家的“理念”而教?还是为提出的“口号”而教?提出教育要不断地反思它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学生要刻苦,但不要痛苦”,“健康的心灵寓于健康的身体”,“追求体育课堂要有温度”教育仍停留在四个误区:1.学校错把教学当教育;2.教师错把教研当教学;3.家长错把成才当成长;4.社会错把金榜当榜样。

走路,要和优秀的人一起走,才能走的长远;干事,要和靠谱的人一起做,才能做的妥当;教学,要和理性的人一起研,才能研的扎实;日子,要和懂你的人一起过,才算过值得。真正的学科教研,可不是满世界找对的人,而是通过学科教研,努力把身边的人变对,让大家正确理解课堂改革的方向。回归课堂,要在“课”字上做文章、下功夫,教师上课要有底气,底气从何而来?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从反思中来。将专业成长与发展成为自身的需要、自觉的行动、发展的内容。

最后作为体育教师,要以学生为本,通过我们的课堂及组织的活动,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把教育和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尊重人们的主体地位,让每个人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能力上解弱,去感受生命的过程,感受生命的价值,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这样的教育,才是最美的教育。最后,周老师期望:让我们一起努力,通过6年、9年和12年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与组织的体育活动,能使每个学生在他们的生命中真正留下美好的记忆!

拱墅区运河名师蒋海明老师最后对活动进行总结。他首先分享周老师在他23年前入职之初对他的教导:体育老师要管理好自己身材,不要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思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我们体育人的底气,体育老师要凭自己的真才实干,赢得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二十多年来,蒋老师就是这样一直努力践行的。蒋老师指出,今天周老师的讲座,就是给我们一线体育老师整理思路,所有的课改,万变不离其宗,体育课的本质还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体育课堂至关重要,要在课堂上下功夫,学习落实新课标的思想与理念。希望大家结合本次活动主题,在今后课堂教学改革中,辩证的看问题,看到的听到的,不要照单全收,要通过思考、理解,再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通过教研,努力跟着对的人,做对的事。希望我们在体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u全体老师学习体会

周老师从大道至简、以简驭繁、行稳至远三方面进行阐述。面对课改,不能只套用“四化转型”公式,教学停留在表面,重要的是进行深入思考:课改是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否改变学生不喜欢体育课,是否让学生能“学的愉快、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等问题。体育教师专业的成长,需要运用智慧,并汇聚成“文本”与“人本”完美结合的“妙解”,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再在寻求、形成和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中,最终找到至简大道。体育教师必须要有定力,形成特色和风格,逐步成长为融做、讲,教、写、特色与一体的卓越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要实实在在,简简单单、从从容容、轻轻松松地教体育,要做一名有底气、有水平的体育教师,上的课才会有灵气,也才能上出更有大气的课,要让学生通过我们的体育教学,对体育有美好的记忆。

——张雪飞(杭州市行知中学)

对于一个项目的理解,可以上出一节看似常见,实则完全不同的课。同样的东西,周晓明老师也一开始就提到了。他说当下的“四化”,众多体育教师只是生搬硬套,并未理解。或是,理解的不正确,不准确也是会产生不良后果的。退一步看,体育课也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某项体育技术动作的课,别无其它的本质。改革、创新等等,终究需要立足于体育的基础之上,不然就像一节华丽却没有围绕重难点的课。

——徐浩(杭州市桃源中学)

周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都是一些干货,印象最深的是,他提到的几个问题:当前形势下的体育课到底能学什么?能教什么?能练什么?要达到什么?怎么去教?才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好好的思考、深入的实践。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体育,尤其是我们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要让学生能“学的愉快、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其次我们教师必须改掉观望和等待的态度,主动出击,找回底气,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动起来,积极思考,真正把具体要求落实到课堂。

——董婷婷(杭州北苑实验中学)

周老师从03年课改至今20年,从“放羊式”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到“一主一副”体育课堂,至今的“四有化”课堂阐述了中国体育课堂的探索之路,直到最后提出教会、勤练、常赛,体现了我们体育教师越来越注重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有没有带给学生体质健康上的提升和精神品质的培养。 带给学生一堂幸福的体育课 ,让学生学会一项技能,去比赛去享受,去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同时培养了这项运动带来的例如团队意识规则意识等的提升,是我们的追求。课堂标准不断在变,不同的专家提出不同的观点,我则认为只有老师认真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应对不同的情况的学生,把他不会的技术教会, 强壮了其体魄,教会他做一个阳光的人的。帮助他树立终身体育的概念,那么我想教育改革无论怎么变化,我们都不会过时。

——杨旭(杭州市启航中学)

本次活动让我感受以为体育老师一生的智慧沉淀是怎么样一回事,大道至简让我打开了课改的思路,学习了什么是课改之路,引用周老师的一段话教学需要形成模式,这可以让学生知道教师教学时的一些常用信息和规律(套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来说更尤为重要。一个教师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往往都是多种教学模式优化组合的结果。教师的智慧就在于能随机应变,在“分解”教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善解”学生的“人意”,并汇聚成一种“文本”与“人本”完美结合的“妙解”,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作为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更应如此,更应具备“看家的本领”同时,对体育教育、教学的真正重视与敬畏,真的做的认识规律,珍重科学,让学生热爱体育课,喜欢体育课,学到真正东西作为我课改努力的方向。

——蔡国平(杭州市行知中学)

原体育教研员周晓明来启航中学给我们体育老师上了一堂心灵上的教学课。从他教学40年的点滴说起,仿佛把我们拉到了那个年代的体育教学当中去了,深深的体会到体育教学改革的艰辛历程。这就是他今天要讲的内容----教学的课改。教师的成长始终离不开课堂的教学,不管是从以前的教会、勤练、常赛,还是如今的教学结构化的评价手段,必须符合新课标。一名卓越的体育教师要有示范,讲解,教学手段,总结的能力,更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借周老师的一句话就是作为体育教师上课要有底气,课上要有灵气,才能上出一堂好的体育课。这是本次讲座的心得体会,改革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每位体育人的共同努力。

——王建云(杭州市启航中学)

今天的活动从启航中学体育组张天杨老师的教研课开始,本堂课贯彻了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四化基准。在教学内容结构化和教学组织小组化中,教学法学法问题化和教学评价精准化上不够突出。整堂课围绕篮球传接球的教学内容不断深入,最终形成比赛,但似乎对学生强度的控制不够精准。随后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周晓明做了专题讲座,从体育教学的内涵、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转型等方面做出了非常细致的指导。其中如何从一名合格的教师到一名卓越的教师,我记忆犹新,卓越的教师不仅需要最基本的做、讲、教、写还需要自己的特色。尽管现在的我还处在新教师阶段,但优秀的前辈们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磨炼去靠近这样的目标,为之奋斗终身!

——王轶智(杭州市启航中学)

作为启航战队的一员,今天我非常有幸地参与了蒋海明校长的名师工作室活动。从我校年青教师张天扬老师的公开课“篮球胸前传接球”中,我看到张老师篮球技术的基本功很扎实,示范动作到位。整堂课,张老师紧跟新课标主流,围绕课堂三个一“单一动作:原地双手胸前传球”到组合练习“运球+跑动”再到“4对2”比赛,层层递进;在学练过程中,张老师将“课堂教学四转型”很好地进行了诠释,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方位的引领。此外,我还聆听了原杭州市体育教研员周晓明老师的讲座“课改路上,行稳致远”。周老师讲的内容很全面,从课改历程到概念解析,从大的方针政策到教师自身成长;周老师讲的也很实在,很中肯,他说“体育教师要有底气”,因为“只有有了充足的底气、上的课才会更有灵气,也才能上出更大气的课。”他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底气从何而来?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从反思中来。”

——童燕青(杭州市启航中学)

张天杨老师充分运用了新课程理念,通过自身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安排得体,教学难度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课的结构合理,教学手段、方法多样,措施与策略运用到位,尤其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的调动与教师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更为突出。其次,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的教学设计上,老师改变了以往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始终把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学生经常带着探索、好奇的心情进行学习和练习,教师始终把学生主动性,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高效地完成了每节课的教学要求与目标。

——张权(杭州市启航中学)

今天有幸参与到蒋校长名师工作室的研讨中,更有幸听到前杭州市教研员周晓明老师对张老师篮球课的点评和对当下体育课课改的分析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最让我动容周老师在结束时总结指出,近几年的课改从教材三个一,到目前的四化一直处于变化期,但无论怎么变踏实最重要,踏实是体育老师首位要遵循与坚守的原则,只有踏踏实实持之以恒的去坚守才能让自己的体育课或训练课变得生动并有意义,让自己的学生更加有深刻的印象,让他们也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变的去热爱运动,喜欢运动,而我们身为师者更多的要踏踏实实的去引导,去改变学生对体育课和自身的认知,让体育课变得不休闲,从而改变学生的体制和有兴趣的学会一定程度的运动技能。

——严雪松(杭州市启航中学)

有幸参加本次名校长工作室教研活动,很羡慕现在的年轻教师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平台可以学习,可以和专家面对面进行学习,研讨和指导;听了周老师的讲座,感触很深,衷心感谢周老师的无私分享,可以说周老师把他这辈子的工作收获的精华都跟我们一起分享,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热爱,处理问题的认真和执着态度,让我由衷敬佩。回想工作三十年来,正如周老师说的,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上课、看课、评课,几年一变的各种理念和课改,让我很迷茫,或许是自身的学习能力弱吧,既然新的理解不了,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坚持做吧,喜欢了几十年的体育课堂,希望我们的孩子早日做到喜欢体育喜欢体育课!

——叶凤君(杭州市启航中学)

本次教研活动我有机会上了一节篮球的公开课,首先通过此次公开课对我教学帮助提高特别大,也让我体验了四化教学方式下的体育课,由于是第一次上四化教学方式,其中有很多的不足,准备部分我采用的慢跑热身和传递球的练习,在热身的过程中顺带熟悉了球性,基本部分我采用单一练习难度递进和组合练习模拟实战最后到比赛,结束部分是一个配合球类的俄罗斯转体的力量练习。

从教学内容结构化来说都是从单一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开始到最后比赛过程中运动量这块是不够的上课过程中我自己也发现了,其中个别练习可以加入一些跑动跑位,带动和弥补原地传接球运动量的不足。从教学组织小组化来讲整个教学过程每个环节停下集合老师抛出问题次数过多了,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从教法学法问题化来讲,关键问题有欠缺,应修改成任务单上的比如“如何传准”,最后比赛过程中传6次,其实有点多了,学生只记住了快速传到6次,而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出现进攻机会而忽略。从教学评价精准化来说上面只有学生学练过程中前后对比的评价,需要一个具体的评价标准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到技能的评价,然后最后的终结性评价来组成完整的评价体系。

第二阶段是周晓明老师的讲座给我们讲了体育课改的里程,关于四化很多年轻教师都是像公式一样硬套,没有理解真正的内容和含义,理解不正确在教学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好的效果,反过来说应该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含义,简单的进行体育教学,实实在在的上体育课,轻轻松松的上体育课。

——张天杨(杭州市启航中学)

本次体育名师工作室和体育组联合教研活动,为提升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推动体育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体育教育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推动体育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更加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而共同努力。

文字:蔡国平

图片:童燕青、杨旭

编辑:高旻燕

审核:蒋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