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鱼缸”——亲子关系中的放手和信任

鱼缸里有十几条三寸大小的热带鱼。这些鱼在鱼缸里生活了好几年,可是长得很慢。有一天,鱼缸不小心被打破了,这些小鱼就被放到了外面的水池里。几周后,小鱼居然长到了一尺来长。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就像一条条被禁锢在鱼缸里的小鱼。而我们对他过多、过满的爱就像桎梏他的那个鱼缸。如果我们能学着打破鱼缸,给孩子们更多的空间和自由,让孩子去广阔的天地自由地游,去多姿的世界自由地长,也许他能收获更多的成长。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打破鱼缸”,游入更广阔的天地呢?

信任小鱼,放手前先放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说,相信儿童,解放儿童。父母首先信任孩子,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都要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好的。

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孩子才会在遇到困境的时候,选择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否则孩子只可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里做完调查后,划了一部分名单告诉老师,说这些学生很有发展潜力,但要求老师不要告诉学生。一个学期后发现这些学生进步很快,而其实这些学生都是随便划出的,这个实验也叫期望效应,只要相信学生,学生就会接受到这份期望,努力做到更好。

这个效应对于父母同样适用,父母通过负责任的养育照顾,跟孩子建立起信任关系,有利于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倾听小鱼的想法

亲子交往中,家长往往更加重视“说教”“指令”而非“倾听”。有研究记录了500多位2—8岁儿童家长与孩子沟通过程中的语言,发现其中76%都是单向指令性语言,即更多是在给孩子讲道理、下命令、限制行为等,而较缺乏双向沟通性语言。这反映出在亲子交往中,家长更多处于一种权威地位并采用相对高压的姿态与孩子交流,缺乏对于孩子情绪、想法、行为动机等的深入了解。这种单向指令性的语言短期之内效果显著,但从长期来看却容易让孩子不愿表达、怠于思考、缺乏主动性,也不愿与父母交流。

就像一位初二女生在日记中写的那样“我妈妈总爱自说自话,从来不听我说,久而久之我根本不想表达我的想法了,无论我是否认同她的观点”。因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积极沟通,需要家长把“说模式”调整到“听模式”。

做到信任和倾听两点并不容易,需要家长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让“家”成为可以触及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美好字眼,让家庭教育能够给予孩子们面对外部世界的底气与底色。